区域风向|沂源、商河探索县域城镇化“双样本”
区域风向|沂源、商河探索县域城镇化“双样本”
区域风向|沂源、商河探索县域城镇化“双样本”2025年(nián),山东(shāndōng)省将深化城乡融合机制改革列为全省十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(zhīyī),明确提出以县城(xiànchéng)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创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、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、可持续的城市更新,稳步提高(tígāo)城镇化质量水平。6月12日,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沂源县、商河县两地(liǎngdì)的典型经验,为全国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“山东样本”。
沂源县:厚植城镇化发展“绿色根基(gēnjī)”
作为鲁中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,沂源县(yíyuánxiàn)以“生态立县”战略为引领,逐渐构建起了生态文明与(yǔ)城镇化深度融合的“双轮驱动”模式。
选准体制机制“切入点”,构建协同推进格局。沂源县成立了以县委、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城镇化工作专项攻坚(gōngjiān)组,细化制定城镇化年度重点(zhòngdiǎn)任务清单,建立环保“责任清单+工作闭环”制度,做好生态(shēngtài)文明建设(jiànshè)与城镇化建设协同推进文章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(tiānshù)稳居(wěnjū)全市第一(dìyī)(dìyī),沂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二类标准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稳居全市第一,GDP增速稳居淄博市前列,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省生态文明强县,三次获评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。
瞄准城乡发展“主攻点”,打造山水花园(huāyuán)城市。打好(hǎo)旧城(jiùchéng)改造(gǎizào)攻坚战(gōngjiānzhàn),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、片区(piànqū)改造、市政道路及雨污分流改造、企业“退城进园”,打造城市会客厅、螳螂河沿岸、老商业街区等活力片区。打好新城建设攻坚战,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,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.5%以上。打好城乡统筹攻坚战,实施农村路网(lùwǎng)建设、供水保障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“八大行动”,累计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0公里,建成城乡公园32个。
找准环境提升“出发点”,服务经济绿色发展。建立能源双控、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联合管控机制,倒逼企业(qǐyè)(qǐyè)节能(jiénéng)减排(jiǎnpái)。实施“百项技改、百企转型”工程,推动企业数字化(huà)、绿色化转型,7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“晨星(chénxīng)工厂”。积极探索“生态+工业”“生态+农业”“生态+文旅”“生态+康养”价值转化机制,建成17处、3500亩(mǔ)数字果园,培育引进23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,深海牛郎织女景区等市场化文旅项目建设,实施沂河源头保护区EOD项目,努力探索富有沂源特色(tèsè)的“两山”理论实践创新之路。
商河县:以“农”为基破局城镇化(chéngzhènhuà),激活乡村动能
作为传统农业大县,商河县以农业转移人口(rénkǒu)市民化为核心,创新“土地(tǔdì)+产业”双轮驱动模式。
以人为本(yǐrénwéiběn),加快农业(nóngyè)转移人口市民化。首创(shǒuchuàng)推行“一证保三权”,累计为4436户、12561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办理(bànlǐ)转移备案证。坚持就业(jiùyè)优先,拓展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等(děng)重点群体就业渠道,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,强化职业技能培训。今年以来累计开展“春风行动”、民营企业招聘周、“家乡就业好还能照顾老和小”等各类招聘活动52场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.7亿元(yìyuán),培训劳动者2523人次。
以地为要,强化城镇化用地保障。创新挖掘用地“潜量”,稳妥有序(yǒuxù)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(jiànshè)用地入市(rùshì)(rùshì),出台入市办法、资金管理等配套文件,累计成功入市9宗、442.34亩,出让金(chūràngjīn)8682万元,保障了金沙(jīnshā)河面业等项目落地投产。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,鼓励通过自主改造、市场主体改造和政府收储改造方式实现再开发,今年以来完成出让工业用地(标准地)4宗、374.88亩。
以产(yǐchǎn)兴城,激发城镇化内生动力。精准培育高端医药化工、高端装备(zhuāngbèi)制造、健康食品、低空经济4条产业链。培育花卉特色产业,深化与高端科研院所合作,联合建立“农业农村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花卉研究创新基地”“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zhōngxīn)盆花创新中心”,创建区域公用品牌,温泉(wēnquán)花卉种植面积达155万平方米,成为全省最大设施花卉数字农业应用集聚地。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强镇,许商街道激光智造、玉皇庙镇玻璃智造、贾庄镇精品纺织、韩庙镇绿色植保、殷巷镇食品加工、怀仁镇鲜食甘薯、郑路(zhènglù)镇新型绳网、白桥镇优质大蒜等镇域产业特色鲜明,“一镇一业(yīyè)”格局加快(jiākuài)构建(gòujiàn),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、全国乡村(xiāngcūn)特色产业超十(chāoshí)亿元镇3个。
沂源县和商河县的实践提示——生态优势(yōushì)可转化为(wèi)发展的胜势,沂源以生态治理倒逼产业升级;农业根基(gēnjī)能催生产城融合新机,商河以土地改革激活乡村内生动力。
山东省政府去年印发的《山东省新型(xīnxíng)城镇化建设行动(xíngdòng)方案(2024—2025年)》明确提出(míngquètíchū),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%以上,蹚出凸显山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。统计数据显示(xiǎnshì),2024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6.48%。
其中,在城镇(zàichéngzhèn)能级提升方面,《行动方案》部署,到2025年,济南市、青岛市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,常住人口(chángzhùrénkǒu)城镇化率均达到(dádào)(dádào)78%左右。去年,济南、青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分别达到76.2%、78.87%,青岛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。
(大众新闻·经济(jīngjì)导报记者 初磊)
2025年(nián),山东(shāndōng)省将深化城乡融合机制改革列为全省十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(zhīyī),明确提出以县城(xiànchéng)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创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、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、可持续的城市更新,稳步提高(tígāo)城镇化质量水平。6月12日,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沂源县、商河县两地(liǎngdì)的典型经验,为全国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“山东样本”。
沂源县:厚植城镇化发展“绿色根基(gēnjī)”
作为鲁中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,沂源县(yíyuánxiàn)以“生态立县”战略为引领,逐渐构建起了生态文明与(yǔ)城镇化深度融合的“双轮驱动”模式。
选准体制机制“切入点”,构建协同推进格局。沂源县成立了以县委、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城镇化工作专项攻坚(gōngjiān)组,细化制定城镇化年度重点(zhòngdiǎn)任务清单,建立环保“责任清单+工作闭环”制度,做好生态(shēngtài)文明建设(jiànshè)与城镇化建设协同推进文章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(tiānshù)稳居(wěnjū)全市第一(dìyī)(dìyī),沂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二类标准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稳居全市第一,GDP增速稳居淄博市前列,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省生态文明强县,三次获评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。
瞄准城乡发展“主攻点”,打造山水花园(huāyuán)城市。打好(hǎo)旧城(jiùchéng)改造(gǎizào)攻坚战(gōngjiānzhàn),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、片区(piànqū)改造、市政道路及雨污分流改造、企业“退城进园”,打造城市会客厅、螳螂河沿岸、老商业街区等活力片区。打好新城建设攻坚战,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,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.5%以上。打好城乡统筹攻坚战,实施农村路网(lùwǎng)建设、供水保障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“八大行动”,累计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0公里,建成城乡公园32个。
找准环境提升“出发点”,服务经济绿色发展。建立能源双控、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联合管控机制,倒逼企业(qǐyè)(qǐyè)节能(jiénéng)减排(jiǎnpái)。实施“百项技改、百企转型”工程,推动企业数字化(huà)、绿色化转型,7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“晨星(chénxīng)工厂”。积极探索“生态+工业”“生态+农业”“生态+文旅”“生态+康养”价值转化机制,建成17处、3500亩(mǔ)数字果园,培育引进23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,深海牛郎织女景区等市场化文旅项目建设,实施沂河源头保护区EOD项目,努力探索富有沂源特色(tèsè)的“两山”理论实践创新之路。
商河县:以“农”为基破局城镇化(chéngzhènhuà),激活乡村动能
作为传统农业大县,商河县以农业转移人口(rénkǒu)市民化为核心,创新“土地(tǔdì)+产业”双轮驱动模式。
以人为本(yǐrénwéiběn),加快农业(nóngyè)转移人口市民化。首创(shǒuchuàng)推行“一证保三权”,累计为4436户、12561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办理(bànlǐ)转移备案证。坚持就业(jiùyè)优先,拓展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等(děng)重点群体就业渠道,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,强化职业技能培训。今年以来累计开展“春风行动”、民营企业招聘周、“家乡就业好还能照顾老和小”等各类招聘活动52场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.7亿元(yìyuán),培训劳动者2523人次。
以地为要,强化城镇化用地保障。创新挖掘用地“潜量”,稳妥有序(yǒuxù)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(jiànshè)用地入市(rùshì)(rùshì),出台入市办法、资金管理等配套文件,累计成功入市9宗、442.34亩,出让金(chūràngjīn)8682万元,保障了金沙(jīnshā)河面业等项目落地投产。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,鼓励通过自主改造、市场主体改造和政府收储改造方式实现再开发,今年以来完成出让工业用地(标准地)4宗、374.88亩。
以产(yǐchǎn)兴城,激发城镇化内生动力。精准培育高端医药化工、高端装备(zhuāngbèi)制造、健康食品、低空经济4条产业链。培育花卉特色产业,深化与高端科研院所合作,联合建立“农业农村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花卉研究创新基地”“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zhōngxīn)盆花创新中心”,创建区域公用品牌,温泉(wēnquán)花卉种植面积达155万平方米,成为全省最大设施花卉数字农业应用集聚地。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强镇,许商街道激光智造、玉皇庙镇玻璃智造、贾庄镇精品纺织、韩庙镇绿色植保、殷巷镇食品加工、怀仁镇鲜食甘薯、郑路(zhènglù)镇新型绳网、白桥镇优质大蒜等镇域产业特色鲜明,“一镇一业(yīyè)”格局加快(jiākuài)构建(gòujiàn),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、全国乡村(xiāngcūn)特色产业超十(chāoshí)亿元镇3个。
沂源县和商河县的实践提示——生态优势(yōushì)可转化为(wèi)发展的胜势,沂源以生态治理倒逼产业升级;农业根基(gēnjī)能催生产城融合新机,商河以土地改革激活乡村内生动力。
山东省政府去年印发的《山东省新型(xīnxíng)城镇化建设行动(xíngdòng)方案(2024—2025年)》明确提出(míngquètíchū),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%以上,蹚出凸显山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。统计数据显示(xiǎnshì),2024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6.48%。
其中,在城镇(zàichéngzhèn)能级提升方面,《行动方案》部署,到2025年,济南市、青岛市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,常住人口(chángzhùrénkǒu)城镇化率均达到(dádào)(dádào)78%左右。去年,济南、青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分别达到76.2%、78.87%,青岛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。
(大众新闻·经济(jīngjì)导报记者 初磊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